新疆、西藏、陜西、沭陽……這里有昆山市一醫院援醫團隊。高寒、缺氧……他們堅守在高原、邊疆等地肩負援邊脫貧的重任,勇挑全面小康的重擔。
近日,收到了援醫團隊的“醫”線故事。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傾聽王琴《我在新疆援醫,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
楊柳胡楊一家親,江南南疆昆阿情
從江蘇昆山到新疆阿圖什,來自昆山市一醫院的第五批援疆醫生、阿圖什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王琴為期一年半的援疆任務即將結束,她清晰地記得從出發前的忐忑、焦慮,到現在的不舍、留戀,她說這趟援疆路走對了……
來疆前夕,王琴問自己,“萬里援疆為什么”“立足崗位干什么”“一年半之后留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在家人們和同事們的全力支持下,她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前輩們走過的援疆之路。
來疆后,她積極投身到臨床一線,不畏艱辛,不懼挑戰,以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為阿圖什市的婦女們帶來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溫暖的關懷。
緊急救治,母女平安
2024年4月25日,王琴主任帶領的阿圖什市人民醫院婦產科開展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緊急手術。
一位孕37周的二胎孕媽,瘢痕子宮,羊水過少,被緊急送入手術室,醫生在手術中發現產婦的瘢痕組織增生嚴重,解剖結構模糊不清,進腹異常困難,手術醫生耐心地將粘連層層分離,成功助娩出一名可愛的女寶寶。然而,醫生們發現產婦的胎盤組織部分植入了子宮下段后壁,部分覆蓋在宮頸內口,子宮下段胎盤附著面出血明顯,宮腔收縮欠佳,采取止血措施但效果不佳……
王琴聞訊立即趕至手術室,采用先進的“子宮Hayman縫合術”和“子宮下段防波堤樣縫合術”,成功止血并保住了這位年輕媽媽的子宮。經過醫院的精心照護,母女平安出院。
一面錦旗、一份信任
2024年9月27日,王琴主任收到了一面錦旗,這是買女士夫婦送來的,表達了他們對王琴主任團隊精湛醫術和貼心服務的肯定。
9月18日上午,40歲的高齡產婦買女士因第二胎孕 “39+2”周入院,當時她感覺腰腹疼痛不適已有2個小時,已有宮縮。王琴通過詢問了解買女士頭胎是經剖宮產術分娩,綜合體格檢查,考慮診斷“瘢痕子宮、臀位”臨產,她當即決定親自主刀急診進行剖宮產手術,手術成功幫助買女士成功分娩。
寶媽種“草”,群眾口碑
在王琴主任的帶領下,阿圖什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團隊開展 “保留胎膜囊剖宮產術”“子宮下段防波堤樣縫合術”“Hayman縫合術”“陰道產鉗助產術”“盆底康復”等多項新技術。
她通過規范的三級查房、教學查房,深入的病例討論, “一對一”的手術帶教等,努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優良醫療團隊。
她帶領婦產科團隊深入哈拉峻邊防站、社區居民區、鄉鎮醫院開展義診、日常診療等各項工作,幫助當地婦女提供醫療咨詢和健康檢查。王琴獲得2024年阿圖什市“天門名醫”的榮譽稱號。
回顧這一年半的工作,王琴說,她援疆的三個問題都有了答案:
為什么?
煙雨江南,巍巍昆侖;山海相逢,風雨同擔。
干什么?
一面面錦旗不僅是對援醫工作的認可,也彰顯了阿圖什市地區孕產婦的救治能力。
留什么?
阿圖什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在昆山歷屆援疆醫療隊的幫扶下,以精湛的技術、高品質的服務、溫馨的就醫環境深受阿圖什市寶媽們的熱愛。
初心未改志援疆,建設祖國西北。昆阿二地一脈牽,明月何曾兩鄉。愿你們繼續前行,為邊疆人民的健康福祉,愿你們再創輝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服務熱線: 0512-57559009
母嬰熱線: 0512-57026117
東部新院區:昆山市前進東路566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蘇ICP備140196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