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一醫院彭媛、呂曉蕾、金曄及朱金宏4位醫生組成的醫療隊,是蘇州大市范圍內唯一一支參加北京冬奧會的醫療保障隊。
下面,分享彭媛醫生的一份“冬奧日記”。
1月4日
距離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21天
我們一行4人乘坐高鐵抵達北京。出租車司機聽說我們是冬奧會醫療保障隊員,那個熱情讓我們離家的心溫暖了許多。
京城街頭,隨處可見精彩紛呈的冬奧元素,比如吉祥物憨態可掬的冰墩墩、呆萌可愛的雪容融。
彭媛醫生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留影
在距離冬奧會會場最近的地方,作為一名志愿者,一名醫療保障隊隊員,我與冰墩墩和雪容融的第一次合影,內心激動。
1月20日
距離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15天
今天北京下大雪了,我們幾個南方人看到下雪還是很驚喜的。
很久沒有看到過這么深的積雪
北京的同學給我發消息說“北京好久沒下這么大的雪了,北京歡迎你們哦!”最近幾天連續參加各種線上、線下培訓。學習冬奧會每一個比賽項目的具體內容,細致到每一個項目涉及的比賽器具、比賽中不同隊員容易受傷的部位。
比如冰球項目,就需要了解隊員和守門員分別容易受傷的部位是哪些,一旦出現牙齒脫落、下頜骨骨折后,如何進行急救等等。
呂曉蕾(左一)醫生正在與隊友練習搬運
強調戶外的心肺復蘇,尤其講到在冰面上怎么進行心肺復蘇,怎么使用冰爪在冰面上行走,所有的急救都強調首先評估環境安全最重要。
心肺復蘇術是必備技能,人人過關
練習如何快速的穿防護服。一旦接到指令則要求3分鐘之內穿好防護服趕到現場。
呂曉蕾(右一)醫生正在練習穿脫防護服
冬奧會的醫療保障與普通運動會的醫療保障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保障的環境更寒冷更危險,要求醫生背著沉重的急救包扛著擔架快速的上冰甚至是滑雪。有很多滑雪醫療隊的成員都是兩三年前就開始業余練習滑雪。
隊友呂曉蕾被安排在戶外滑雪場急救保障隊,戶外滑雪場的溫度起碼比速滑館低5-10度。她本來就很怕冷,這次帶了很多個暖寶寶過來,希望她能夠盡快適應這干燥寒冷的環境。
有幸認識上海德達醫院心胸外科的同仁
?。◤淖笾劣乙来危┙饡?、彭媛、林毅、朱金宏、郎群北京留影
在這里,我們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大家對“昆山”這個城市以及“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認識度都很高,欣喜。今天收到一個好消息,我床位上的患者經過ECMO(體外膜肺)搶救,成功撤機、順利恢復,今天終于從ICU重癥單元轉入普通病房。
從同事發來的照片中我看到她已經能夠自行下床走路,也能準確回答問題、思維正常。她是今年我們市一醫院ECMO搶救團隊救治成功的第3例患者。
我們團隊就像24小時的盾與劍,待命出擊、守護生命,為我們的團隊驕傲!
1月26日
距離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9天
來北京已經兩周了,明天就要正式上崗了,有興奮也有緊張?;貞浿白隽撕脦讉€月的準備工作,前期的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從剛開始的緊張申請、入選、各種五花八門的線上培訓和考試,填寫各種表格,學習各種培訓視頻。
作為一名醫療保障隊員,我認為傷病是運動員的最大敵人。我希望,我們所有急救技能不需要出場,愿所有運動員都健健康康。如果有需要,我們會第一時間趕到他/她的身邊。
今晚隊友朱金宏醫生在微信群里給我們展示了他的手機電池膨脹的照片,嚇到我們了。
口袋里揣著新手機的朱金宏醫生,“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覺重新回來了
這電池莫非是到了這邊干燥寒冷的環境下也不適應而膨脹的?極不安全!趕緊聯系場館領導,網購一只新手機。臨近春節,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日漸濃郁。我們與來自各大醫院以及其他戰線的志愿者們一起參加培訓和交流、搬運各種物資,一步一步地核對流程,一個一個場景下演習……
今天,看著場館里忙碌的保潔人員、制冰補冰運冰人員、體育場地指導人員、餐飲后勤服務人員、安全特警保衛人員、緊鑼密鼓地在演習的醫療保障隊員等等,大家都是在為明天的啟航而積極的準備著,外面天寒地凍,里面熱火朝天,表面上有多轟轟烈烈,背后就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和汗水。
剛來北京的興奮已經漸漸轉淡,隨之而來的壓力和使命感。
1月27日
距離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8天
今天是我在首都體育館速滑館正式上崗第一天。
彭媛醫生(左一)跟隊友們整裝待發
醫療保障從早上八點至晚上九點,接下來將陸陸續續會有各個國家的隊員們進館訓練。
今天也是我的隊友金曄醫生的生日。醫院領導給我們幾個隊員發來了慰問視頻,深切感受到醫院就像我們的“娘家”一樣,從出發前為我們準備防疫物資和慰問品、到達后給我們發送各種慰問短信、今天上崗后又給我們發來慰問視頻,讓我們幾個出門在外的“戰士”倍感溫暖和力量。
醫院還給金曄醫生錄制了一段感人的生日祝福視頻。
金曄醫生在場館內留影
我問金曄:“你看到你的一對雙胞胎的祝福時哭了沒有???”他回我:“我看到我女兒嘴巴癟了一下,我也跟著嘴巴癟了一下”。看到這條微信,我的嘴巴也不由自主的癟了一下…
2月1日
距離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3天
這是一個特別的春節我要保障的場館是首都體育館。從1971年“小球轉動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到1990年北京亞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這一方場館見證了一代一代運動員以及青年志愿者的成長,也見證著中國一步一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首都體育館速滑館
如今接力棒交到了我們這代青年的手上。那天,我穿著制服在館里拍了一張照片發給兒子,孩子居然馬上破天荒的轉發他的朋友圈并為我豎起大拇指。
我希望我們這一次面向世界的集體亮相也能成為下一代的榜樣。
這個春節我雖然不能與家人一起過年和團圓,但我在這個場館里感受到周圍彼此都是最親密的戰友,最親愛的家人。
我相信這一次服務奧運將會成為我們一生難忘的經歷!人生懸而未決,心靈才不會遲暮……
精彩紛呈的北京冬奧會即將開始,我們準備好了!你,準備好了嗎?
服務熱線: 0512-57559009
母嬰熱線: 0512-57026117
東部新院區:昆山市前進東路566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蘇ICP備140196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