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銘記。
庚子新春,疫情突襲。全國上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打響了一場聲勢浩蕩的抗擊新冠疫情的人民戰爭,而醫務工作者則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烽火線上沖鋒陷陣的英勇無畏的戰士。醫院31名白衣戰士肩負著市委市政府的囑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與“硬核力量”扛起責任與擔當。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協文化文史委發起,市衛健委、市文聯、市一醫院等單位聯合組織開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醫務人員口述實錄》采訪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們在馳援湖北武漢抗疫一線中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記錄他們生活中的點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去年今日,是逆行天使袁華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工作的第35天,他說:“請黨組織考驗我”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抗疫故事。
袁華:請黨組織考驗我
我叫袁華,1978 年出生,大學本科畢業,主任醫師。2001 年,我進入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目前在急診重癥醫學科工作。從 2020 年1 月 27 日到 3 月 17 日,我作為昆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醫生,也是江蘇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治療副組長,進行了 50 天的武漢抗疫,直至病區新冠病人清零。在經歷過武漢抗疫之后,我對工作、生活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對病人的搶救工作更加淡定、更加得心應手。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時刻牢記這句醫學名言,認真工作、一絲不茍,工作期間從未發生重大差錯及醫療事故。作為急診重癥醫學科的醫生,加班加點是我的工作常態。為了讓患者盡早得到最佳治療,我經常連夜組織討論病情和巡查病房。我的信念是:“只要病人能好,再累再苦都是值得的!”
新冠疫情發生后,我時刻關注疫情變化,經常對家人說:“只要有需要,我隨時準備去武漢!”同為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的妻子深受感動,十分理解和支持我前往武漢抗疫。
我之所以被選為昆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醫生,主要是因為我有先進的技術。我想:“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我掌握 ECMO 技術,更應該沖鋒陷陣,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所謂 ECMO 技術,就是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是適用于心臟或者肺有嚴重問題的臨時性替代治療。在過去的 20 多年中,ECMO 技術的適應癥和應用有了驚人的發展,它已成為常規治療方法無效時挽救成人和兒童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的必要工具。
我是昆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是跟隨江蘇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去的武漢。1 月 27 日凌晨 12 點 15 分,我接到院方的通知:我們醫院需要派第一批醫療隊去武漢,當時重癥醫學科需要一名主治醫生以上職稱的,并具有肺炎救治或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有一定搶救經驗的醫生。我們科室主任和醫院領導商量之后選了我。接到電話之后,我的心里還是有一定波動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接到這個電話,回答是肯定要去的。當時,我就接下了這個任務。我立下誓言:“一年前,我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始終在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請黨組織考驗我!本次防控工作,我一定會盡全力做好。”
當天,時間比較匆忙,下午 5 點就要出發到蘇州,第二天一大早要跟隨江蘇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從南京祿口機場出發。由于時間比較倉促,我個人只準備了簡單的生活必需品。但院方卻在很短時間內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的防護物資、生活物品等。院方在物資緊張的情況下給我們準備了約兩周的防護物資,包括隔離衣、防護衣、N95 口罩、防沖擊眼罩等。總的來說,醫院里做的各種準備都很周全。對此,我們當時也很感動。
經過嚴格挑選,這次昆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由來自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和昆山市中醫院的 7 名醫護人員組成,包括呼吸科、重癥醫學科、感染科的 2 名醫生和 5 名護士。我們代表昆山市衛生健康系統馳援武漢抗疫前線。
在飛機上,我們的領隊江蘇省衛健委的領導已經布置了工作,雖然當時前方的形勢不夠明朗,幾乎所有的信息都沒有,但是我們需要支援的醫院已經確定下來了,就是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和武漢江夏區中醫院。到了武漢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我們被分配到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病區工作。
1 月 28 日下午到達武漢駐地,我們休整了 2 天。到達的當晚就做了一個很嚴格的防護衣穿脫和院感流程的培訓。當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院感流程和“三區兩通道”還沒有做好,我們就利用休整的時間抓緊做好物資的籌備、調配和隊員分組工作。我們同去的 139 人被分為 3 組,安插在 3 個樓層。我被分在第 1 治療小組,任治療小組副組長。
入駐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后,我每天都穿著厚重的防護服穿梭在呼吸危重癥病區。截止到 3 月 6 日,我帶領團隊治療了 30 多個病患。休息間隙,我一邊虛心向兄弟醫院同仁請教,一邊用碎片時間學習國家衛健委不斷更新的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增強對新情況和新問題的分析能力,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提高。我常常對自己說:“武漢需要我,我必須拼盡全力!”
當時,我被分配在 24 樓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有 65 張床位。我們先救治危重癥病人,等他們病情轉為輕癥之后,再把他們轉到方艙醫院,把原來的床位讓給重癥病人。就這樣周而復始,我們始終把床位留給有急救需要的危重癥病人。抗疫期間,我所在的江蘇省第二批醫療隊總共收治 397 名病人,治愈出院 190 名病人。后來,其余的病人被調配到火神山、雷神山等定點醫院進行治療。
在武漢抗疫期間,我們醫護人員受到了很好的關愛。在生活上,國家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們是年初四到的武漢。一開始的時候,由于運輸的原因,各種物資較為匱乏。我住在酒店里,因為不能開空調,晚上睡覺比較冷,堅持了一兩天,把情況反映上去以后,電熱毯和電取暖器很快就到位了。由于比較勞累,我的胃口一直不好,武漢的廚師會變著花樣做飯菜。蘇州隊是很給力的,后來請了我們江蘇的大廚過去,改善了我們的伙食。在心理上,國家也給予了無私的關愛。剛下飛機時,我很震撼,看不到往日繁忙的人流和車輛,武漢天河機場只有幾個引導的人,在去賓館的路上也只有特種車輛在行駛,心理上多少有點恐懼。我想,我既然選擇來了,那么肯定是要克服恐懼心理的。我們 139 人是一個團隊,大家都處于相同的環境,互相鼓勵一下,很快就適應了。人多力量大,我們彼此視頻聊天,情緒調整得很好。我們大隊每天晚上都要開會,大家互相溝通,心里有什么話都可以講講。
直至今日,還有一位病人讓我難以忘記。下臨床的前一天晚上,我排了備班,當時接到前方的通知,說是病區里有位病人病情非常危重,而且特別年輕。該病人呼吸不好,脈氧也不好,情況很差,需要上呼吸機。因為我們這個病區是由腫瘤科臨時改造的,醫生也是由消化科、手外科、泌尿外科的醫生臨時組建,他們對于呼吸機不是特別熟悉,就向我求助。我也沒有多想,通過手機對病人的 CT 片子等情況同前方進行了溝通。之后,我到物資組領了裝備,就帶著一個護士到了醫院。進了醫院,確實比較震撼,病床全滿了,而且很多病人情況都比較嚴重。我評估了一下,那位年輕的重癥病人還是要用無創呼吸機,我們就給他上了無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比較特殊,需要病人配合機器治療。上了呼吸機之后,他的脈氧很快好轉起來。經過我們的治療,病情逐步好轉,他被成功救活了。當時,我在病房里待了很久,鼓勵病人并指導他如何配合我們的治療。這是有暴露的可能性的,因為氣溶膠的感染風險很高,很多醫護人員都是經氣溶膠被感染的。
憑借頑強的毅力,帶著“舍小家、顧大家”的決心,我度過了武漢抗疫期間那段痛苦的時光。我去武漢的時候,兒子才 12 歲,住在岳母家。我的妻子是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因為要上班,她也見不到兒子。我們一家三口分散在 3 個地方,每次都要通過視頻電話聯系。我在武漢很擔心家人,只能在視頻電話里關照兒子要乖乖待在家里。那段時間確實比較痛苦。
以顧全抗疫大局的氣概,我們克服了工作模式的轉變。我們是較早到達武漢的一批醫療隊。當時我們去的時候,被告知服務時間是 2個星期,后來通知大概要 1 個月。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工作了一個月之后,我們又接到緊急通知,在 2 月 28 日要整建制接管 24 樓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心里確實有一些波動。但是任務既然下達了,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克服困難,完成黨和國家的托付。當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打武漢保衛戰。我們大隊也召開了會議,決定咬牙也要堅持下來。當晚,我們把以前的整個排班模式全部改掉,將新的流程和人員配置確定下來,從而確保第二天可以順利地整建制接管 24 樓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我既然已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就要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正是這種信念一直鞭策我努力進取、精益求精,以敢想敢干、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奮戰在武漢抗疫前線。“對在斗爭一線表現突出的入黨積極分子,可火線發展入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對抗疫一線發展黨員工作作出的明確指示。因為工作表現比較積極,經常受到隊部表揚,在臨時支部以及大隊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經過大隊支部會議投票表決,我于 2020 年 2 月 19 日被發展為一名預備黨員。當日晚上大約 8點 30 分,大隊部在駐地為我舉行了簡短而神圣的入黨宣誓儀式。因為疫情原因,入黨宣誓儀式沒有太多人,當時參加儀式的只有領隊、臨時支部書記、入黨介紹人等。在入黨宣誓儀式上,我內心十分激動:在武漢抗疫一線火線入黨,神圣而莊嚴,更加覺得自己使命的重要性,我將不斷激勵自己,加倍努力工作,盡自己所能去救治更多的病人!
采訪手記
一年前,袁華醫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此后,他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正是這種信念一直鞭策他努力進取、精益求精,以敢想敢干、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奮戰在武漢抗疫前線。2020 年 2 月 19 日,他因為在抗疫第一線表現突出而被發展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什么叫作共產黨員?就是要在人民需要的危險時刻,無所畏懼,將黨旗插在“抗疫”斗爭第一線。袁華醫生正是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舍小家、顧大家,以顧全抗疫大局的氣概克服了工作模式的轉變,堅決把黨中央的部署落到實處,在關鍵時刻為了人民能沖得上去、豁得出去。
整理:王廣成
服務熱線: 0512-57559009
母嬰熱線: 0512-57026117
東部新院區:昆山市前進東路566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蘇ICP備140196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