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手記
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銘記。
庚子新春,疫情突襲。全國上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打響了一場聲勢浩蕩的抗擊新冠疫情的人民戰爭,而醫務工作者則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烽火線上沖鋒陷陣的英勇無畏的戰士。醫院31名白衣戰士肩負著市委市政府的囑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與“硬核力量”扛起責任與擔當。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協文化文史委發起,市衛健委、市文聯、市一醫院等單位聯合組織開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醫務人員口述實錄》采訪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們在馳援湖北武漢抗疫一線中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記錄他們生活中的點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張潔 :平安歸來,不辱使命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
護師
第五批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
第三批蘇州市援湖北醫療隊
支援單位:武漢市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我叫張潔,今年 36 歲,畢業于荊州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專業,職稱是主管護師。我是徐州人,2007 年大學畢業后就到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了,最早從事的崗位是感染科,后來在心內科、呼吸科都各待過三個月。2008 年初, 我去了感染科工作,一直到現在。我是第二批次“昆山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醫療隊”中的一員。2020 年 2 月 8 日晚上 9 點多,我們護士長發信息給我,當時我在陪兒子睡覺,后來夜里醒來看到信息內容,就直接回復說我愿意去,然后第二天早上就走了。我們是第二批次去的,醫生去了 5 人,護士去了 20 人。
張潔工作照
2月9日上午 9 點多,我們到醫院集合,醫院給我們簡單舉行了一個歡送儀式,然后 11 點左右到昆山賓館與中醫院的醫護人員集合。市委書記等領導們為我們醫療隊送行。醫院為我們每個人都備好了一個行李箱,里面有一些必備生活用品、防護用品以及應急藥品。因為有了第一批次醫療隊的經驗,所以他們也知道需要準備些什么東西, 都幫我們備全了。我那會兒走得比較匆忙,自己就帶了一套睡衣,其他都沒準備,好在醫院都為我們準備好了。
我參加馳援武漢醫療隊這件事其實只告訴了我老公和兒子,沒敢跟我爸媽講。后來臨上飛機的時候,剛好跟我嫂子聊天,就說到這個事情了,然后她發了朋友圈, 被我爸媽看到,爸媽就給我打電話了。當時接到親人電話,心情還沒平復,所以不敢跟他們多說話,一說話就哽咽,眼淚就要流出來,所以簡單地說了兩句就掛掉了。跟我們在一起的有個蘇州醫院的院長,他好像是學過心理學這一塊的,就經常給我們疏導。我們人也多,大家相互間照應也多一點,所以在心態這一塊總體情況還好。
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危重癥病房的張潔
我們對口支援的是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整個院區收治的都是重癥病人。到達的第二天下午,我們就集結在一起,由當地特訓護理部的主任給我們做了一些院感知識的培訓。培訓過后,我們對口支援的是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整個院區收治的都是重癥病人。到達的第二天下午,我們就集結在一起,由當地特訓護理部的主任給我們做了一些院感知識的培訓。培訓過后,我們負責的是 E3-7 病區,最大的病人年齡有 80 多歲,最小的是10 來歲,多數是年紀比較大的病人。我們一個班白天時段最多 9 人,夜間是 5 人,每天照顧 20 多個病人,有嚴重的插管病人還需要特級護理,也就是專人護理。有一次,我負責一個插管的病人,接班的時候那個病人突然心臟驟停了,本來以為他不行了,后來他心跳又恢復正常, 但仍是處于深度昏迷的狀態。這位病人大概 60 多歲,塊頭很大,兩腿之間都拉了稀便,也不能動他,動一下,大便可能都會流出來。當時接班后,我想大便那么多,怎么清理掉?后來,我就拿了個袋子放在邊上,拿紙巾一點一點把大便給吸到紙巾上,然后再扔進袋子里。因為我們要密切接觸病人和他們的分泌物,所以我們是三級防護,除了基本的防護服外,還要帶上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操作的時候更不方便。我彎著腰處理了好久才把大便清干凈,再幫病人把皮膚清潔好,衣服、床單、被套換好。整個過程大概有 2 個小時左右。處理完后,我全身都是汗,整個全面屏也濕透了。不過最后那個病人也康復出院了,這是比較好的消息,讓我覺得我們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還有一次,我剛進病房,一個 70 多歲的阿姨看到我,就說:你又來上班啦。我說:阿姨,我們每天上班好多人的,而且可能還帶著這三級防護裝備,包得嚴嚴實實的,包括眼睛都是要透過護目鏡才能看到的。你會不會看錯了?她說:我不認識字,你上面的字我不認得, 但是我記得你昨天給我換床單的,對不對?我想了想,確實是這樣子的。她雖然不記得我的名字,但當時我心里卻覺得挺感動,就覺得被他們像家人一樣記住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有一個老爺爺在我去給他做治療的時候說:我是經過這次住院, 才知道中國共產黨是真的好。其實,我也是通過這次支援才感覺到我們的祖國真的是很強大。因為,當時那些病人不管年紀有多大,或者病情有多重,基礎疾病有多少,無論產生多少費用,真的是每一個病人都不放棄的。很多高齡病人本身基礎疾病就很多,也不一定看得好, 每天的費用都要幾萬塊,但是真的一個都沒有放棄。我們病區共收治病人 70 多人,只有 1 個病逝,而且還是因為其他基礎疾病,其他全部康復出院了。所以,在這段抗疫期間,我也是深有體會,主動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希望可以更多地扛起一份責任。如果今后還有這樣的緊急任務,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
在武漢期間,大家都是處于一種隔離狀態,每個人待一個房間, 基本相互不做交流,遇到不懂的,就在微信群里或者電話里溝通,極少會聚集在一起,也不允許聚集,所以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也基本都是自己克服。但是在支援期間,領導對我們都挺關心的,也一直會跟我們溝通,讓我們有什么困難要跟他講,后勤保障也都很到位。這讓我們覺得身后還有一群人在跟我們一起奮戰。比如剛到武漢的時候, 飲食上每一頓都有蘿卜,大家都相應會有一些腹瀉的癥狀。后來大概十多天后,江蘇就派了廚師過來給我們改善伙食了,伙食都挺好的, 還額外給我們加了兩個菜。當地的醫生、護士也對我們非常關照。剛去的時候,因為接到通知很緊急,我們休息的時候就在樓下練習穿脫防護服。病區的護士長剛好路過,她看我們不是很熟練,就過來給我們指導,還給我們親自示范整個流程,并讓我們加她微信,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問她。
總的來講,我們這次支援武漢醫療救護工作還是比較順利的, 撤離的時候基本病房也清空了,所有病人都康復出院了,我們也都安全健康地回來了。我記得走的頭一天,我跟老公說:我要去武漢了, 萬一感染了治不好,要不要先把遺囑寫好?因為那會也知道有醫生、護士被感染的案例。他就說:不會的,你不要多想,安心去、平安回。我也很感謝我的家人,我們本身就一直要上夜班,經常不在家。我老公是做建筑的,平時也比較忙,我婆婆在家幫我們照顧孩子。他們都很支持我,因為有了后方的支持,我這次去支援武漢才比較安心。以前, 我很多事情都會放在心上,但是通過這次經歷,我覺得除了生死之外, 其余全是小事。只要我們平安地回來,把工作完成好,不辱使命,就可以了。
采訪手記
采訪前,張潔同志身穿一條白色連衣裙緩緩向我走來,讓我頓時就覺得“白衣天使”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吧。她說話聲音很溫柔,就像鄰家姐姐。很難想象,一個看似弱不禁風的女子在疫情面前會毅然決然地選擇支援重癥病區。在采訪中,我幾次忘了提筆記錄,她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為挽救生命挺身而出的精神令我敬佩;她樂觀向上、積極主動、為病人擔當臨時家屬的責任心值得我學習。在疫情面前, 她們奔赴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白衣天使”這份職業的價值, 詮釋了醫護人員平凡中的偉大。
整理:田佳玫
服務熱線: 0512-57559009
母嬰熱線: 0512-57026117
東部新院區:昆山市前進東路566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蘇ICP備14019617號